登 陆注 册论坛风格论坛帮助

   你的位置: 论坛 汉字改革论坛浏览当前帖子

       

  作者信息及帖子信息: 你是本帖的第 709 位读者 
sunzhenpo

积分:90
等级:论坛虾米
帖数:61
注册:2012-1-2

  信 息   留 言   编 辑   引 用

楼 顶 
[原创]第8节 升级汉字楷体的障碍不在学术问题上


第8节    升级汉字楷体的障碍不在学术问题上

关于汉字的改变不改变的争论,至今已经进行了100多年。为什么争论?这不是人们“无事找事”,而是汉字楷体在现代社会里凸显出了很多缺点和弊病,一些人想解决这些缺点和弊病,而另一些人却不承认这些缺点和弊病、不同意解决这些缺点和弊病,于是就发生了争论。至今还在争论,说明汉字楷体的缺点和弊病,至今还没有得到解决。
有人把这种争论,说成是“反汉字”和“挺汉字”。这种提法是不妥的。汉字是一种“大众实用工具”,人们对于一种“大众实用工具”的态度,是由这种工具对于人们的“相对使价值”决定的,“使用价值” 相对高,就“使用”,“使用价值” 相对低,就“淘汰”或者加以“改进”。无所谓“反”或“挺”。
  同时,“汉字”包括很多体式:篆体、甲骨文、隶体、楷体、宋体,说“反”汉字,就太不确切了。甲骨文,不用任何人“反”,2000年前就不用了。说“挺”汉字,现在即使国家主席来“挺”甲骨文,也挺不起来。作为“文字”,它有自己的客观发展规律,不是任何人说“反”,就倒的,也不是任何人说“挺”,就能起来的。
所谓“反汉字”的,也不是反,而是“改汉字楷体系统”;所谓“挺汉字”的,也不是“挺”,而是
“固守汉字楷体系统不变”。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任何“大众实用工具”都必须跟上社会断发展的需要而不断改进和发展,固定不变就必然被淘汰。汉字的基本体式,自古以来已经跟着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更新改变过多次了。现在的汉字“楷体系统”,也不是“汉字保守派”所说的“登峰造极的文字”,如果真的是“顶峰”了,汉字就真的要走向灭亡了。因为“日午必仄”、“月圆比缺”,这是客观规律。
“保守派”为什么要死保汉字楷体不变呢?
就如自然界的任何一种运动都会出现自然的阻力一样,在人类的社会里,任何一种变化,也会出现人为的阻力。产生人为的阻力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人的习俗“惯性”或认识滞后 ;二是人的“利益”得失。当“利益”与“惯性”、“认识”出现矛盾时,往往是“惯性”、认识服从于“利益”。
   人类社会,实质上就是一个“人际关系网”。构成这个“关系网”的要素很多,例如“血缘关系”、“友情关系”、“行业关系”、“交换关系”等等,而所有这些“关系”的根本基础,就是“利益关系”。所以,人类社会就是“人际利益关系网”。每一个人,都是这个“利益关系网”上的一个基本节点。所以,社会中的任何一种变化----生产技术、工具的革新,社会组织的变化,经济组织的变化、国家行政机构的变化,政府政策的变化,风俗的变化,等等,都会引起与这种变化相关的人们的利益得、失。得者就拥护,失者就反对。例如,把木桶换成塑料桶,制造和销售塑料桶的人们得到好处了,自然就大力宣传塑料桶的优点,就大力倡导人们使用塑料桶;由于塑料桶侵占了原先木桶的市场份额,减少了制造和销售木桶者的利益,制造和销售木桶者就必然出来大讲塑料桶的缺点和木桶的优点,企图阻止人们使用塑料桶。类似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都有很多。
奥地利的修道院士孟德尔,在1865年2月就发现了遗传规律,并公开了他的论文《植物的杂交实验》,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他那不同于前人的创造性见解,对于他所处的时代显得太超前了,竟然使得他的科学论文在长达35年的时间里,没有引起生物界同行们的注意。直到1900年,他的发现被荷兰的德弗里斯、德国的柯仑斯和奥地利的丘歇马克分别用不同的植物证实了孟德尔的发现,才受到重视和公认,遗传学的研究从此也就很快地发展起来。
新的发明创造不被同行们注意和认可,还是平常的现象,更让人遗憾的是,科学史上有一些重大的发明,一开始就遭到大名鼎鼎的“权威”人士甚至国家政府的嘲笑和反对的,也屡见不鲜。
现在,人们难以想象离开了电话该怎么生活?可是,1875年,美国发明家贝尔和他的助手沃森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电话,却被美国的权威专家说成是愚蠢的“闭门造车”:“这是一个绝对不合理的装置,他们想要在这个城市的每个家庭和营业机构中都装上一台电话装置,这简直是一种愚蠢的想法。当一个人能够派他的信使到当地电报局,把一份写得很清楚的消息发往美国境内的任何一个大城市时,他为什么还要使用这种笨拙而又不切实际的装置呢?……投资人哈伯德的预测尽管听起来娓娓动人,但这是出自猜想,电话只不过是个玩具,或者是个闭门造车的实验室珍品。”
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汽车的应用就相当困难。不仅美国国会认为汽车“将造成农业的毁灭”,而且英国议会比美国更早就通过了《公路自动车法》,说这种轰轰作响的“闭门造车”必将给社会造成危害,必须执行“红旗条例”:要一名手持红旗的车务员超前50米就警示人们——汽车将来到!
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徒弟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交流电,并论证和实验了交流电的可行性。但是作为他师傅的爱迪生却极力反对,寻找一切“理由”阻止人们使用交流电。师徒两人彻底决裂,终生不再往来,这远远超出了“学术争论”的界限。其实,最终的原因,还是因为“交流电”侵害了“直流电”发明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学术之争”变成了“利益之争”。
在“利益之争”面前,“真理”往往是行不通的。所以,学术争论的死结不在“学术”,而在“利益”。只有“保守派”也享到“创新派”的“创新树”上结出的“甜果”后,两者的争论才会停止。
    一切较大的科学发明创造,都是对旧观念的破坏,都将引起一部分甚至全部“社会利益网”的重新分配。所以,“科学发明创新”的成功,实际上就是“科学发明创新”所产出的利益,惠及全社会人民的成功;只惠及一部分人,是不会成功的。
今天我们“改进升级汉字楷体”, 虽然是惠及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但是,也遇到了类似“电话”、“汽车”、“交流电”最初时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既有学术的原因,更有利益的原因。“汉字保守派”之所以顽固地反对更新升级汉字楷体系统,根本的原因就是:如果更新汉字楷体,克服了汉字楷体所存在的6大缺点和8大弊病,就严重地损害了他们的既得利益。所以,今天更新汉字楷体的“困难”,重点不在于“学术”,而在于“利益”;“学术”之争变成了“利益”之争。
 自“清”末“民”初掀起“白话运动”和“文字改革运动”以来,语言文字学界就一直存在着“汉字革新派”与“汉字保守派”的激烈斗争。保守派打着“尊重民族文化传统、保护汉语、汉字”旗号,反对改变汉字楷体。
   保守派鼓吹汉字“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改了,就丢失了历史文化”; “汉字有统一中国的作用,改了,就不利于中国的统一;“汉字有利于方言,改了,就破坏了方言”;“改变汉字,就会出现文化断层”;“汉字在今天,应当保持稳定”;“汉字是纵贯古今、横通四海的世界上最完美无缺的文字。是文字的顶峰,是不必改进的文字”。。。。。。。
  对于保守派的以上谎言,在其他各节中分别予以揭穿。本节只谈“汉字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改变汉字楷体是否会出现“历史文化断层”的问题。

“汉字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今天究竟有多大的实用价值,我们就来看看它的真相:
第一、作为表示语言系统的文字,它本来也应当是一个系统,才能同所对应的语言实现匹配,不然,就不能如语言一样易于全体人们很快学会。从汉字整体上看,汉字在构造上,采取了多种方式:意、意结合方式,意、音结合方式,意、符结合方式,音、符结合方式,等等。这样,就造成了汉字体系毫无规律性和系统性可言了,这样,就使汉字成了世界上最难学会的文字。由此可见,历来创建汉字的人们,都没有把文字当作一个“系统”来对待,或者历来的汉字创建者们,头脑里根本就没有科学的“系统”逻辑思维知识。所以,汉字的各种体式,都不成体统,都是一个杂乱无章的符号堆。这样的思维方式弄出来的一种杂乱无章的符号堆,还有什么“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可言!
第二、汉字的“历史文化底蕴”并不“博大精深”,而是低级肤浅的附会做作。这种所谓的“文化底蕴”,在今天,多数都是糟粕,极少有实用价值的,也是微微不足道的。汉字是在中国的小农业经济的历史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即在中国的部落酋长国至唐朝的时期内,形成和发展到楷体的。汉字的文化底蕴,就是小农业时期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底蕴。在这一历史时期内,“封建帝王思想文化”是社会的主导思想文化。神学、玄学(即虚拟因、果的胡说)、道教、孔教、佛教,等等非科学的思想文化,都是“封建帝王思想文化”的成分,即使社会上有点初级的、肤浅的自然科学文化和社会科学文化,也被神学、玄学和孔教、道教、佛教、等等“胡说”曲解了。例如“中医学”,就是被“玄学”曲解了的典型例子。中国的“封建帝王思想文化”的主旨是为封建皇帝的家业“绵延万古”,编造“理由”和搜集“治人、骗人”的方法的。所以,它对于中国的社会,所起的作用是“保守”、“倒退”、“腐败”。这就是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被世界先进国家远远抛在后面的思想文化原因。
在这种非科学知识主导的社会里,汉字的“文化底蕴”,除了“封建帝王思想文化”的“胡说”以外,还有什么?这些“胡说”附会在汉字上,就成了汉字的所谓“历史文化底蕴”了。即使是沾点朴素的“唯物主义”意味的“五行说”、“阴阳说”,比起今天的“物理学”“化学”、“电子学”、“光学”、“高等数学”、“唯物辩证法”、等等现代科学理论,也相差万里之遥。汉字的“历史文化底蕴”,就相当于“中国皮影戏”的文化底蕴,从前的“皮影戏”,在今天的“网络电视”面前,除了有点“考古价值”以外,还有什么实用价值?唐朝、清朝的皇帝和朝廷大臣们的科学知识,也没有今天的一个初中学生的多。所以,汉字在小农业经济时期所附有的“文化底蕴”,在今天,几乎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有些字只有反面“价值”。例如“贫”,可以解释为“分贝(古代钱币)就少了”。但是,在今天的大工业商品经济的社会里,银行不向外“分钱”,怎么推动社会资金流通?社会资金不流通,银行怎么赚钱,怎么让钱越滚越多?所以“分贝”在小农业经济时期,会“少”,而在今天的大工业商品经济的社会里,“分贝”就不一定会“少”了。再如:“姦”,三个女人在一起就“姦”了?难道三个男人在一起就不“姦”了?“妄、侫、嫉、妒、嬻、婪、嫌、媮、”等字,这些贬义字,都附有“女旁”,这显然是封建社会歧视妇女的观念在造字上的反应。这种歧视妇女的“文化底蕴”,在今天还有积极意义吗?
在此,可能有人会说:你看“臭”字,是由“自”、“大”、“丶”组成的,它表示人要是“自大一点”就会臭的。所以,这字包含了多么深刻的“人文哲学”!这不是“精深的文化底蕴”吗?说着话的人,是用现代人的思想来附会这个“臭”字的。其实,“自”古代当“鼻”字用;“犬”就是狗。“臭”,是小狗的鼻子,当“嗅”字用,然后又引申为“臭”。事实就是这么简单而直接,那有什么深奥的“底蕴”?再如“爹”字,这是一个“意、音结合字”,读音随“多”;如果把“爹”看成是“意、意结合字”,那就成了“父多”或“多父”,岂不成了笑话?
保守派说,“改了,就丢失了汉字历史文化。”这种说法,显然是吓唬人的谎言。汉字中,80%的都是“意、音结合字(即“偏旁”提示字意,“主体”间接表音)”,这些字上,并不存在蕴含“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一些人从汉字的形体上,可以附会出很多的所谓的“涵义”,但是,就如从河边的一块有花纹的“鹅卵石”上可以附会出很多“涵义”一样,纯粹是个人主观随意的想象,一点科学根据和实用性都没有。如果汉字真的如 “汉字保守派”吹的那样神奇,中国也不至于从明朝开始,就被西方先进的工业国家远远抛到了后面,成了先进工业强国欺侮的“冤大头”了。
由此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问题:曾经在农业经济时期今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埃及、伊朗、印度、中国、北美玛雅人地区,为什么在工业经济时期,都成了文化落后、经济贫穷、虚弱挨打的对象呢?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地区的历史文化思想包袱太重了。世界上,西北欧的历史文化很浅,工业革命就从英国开始,现代社会发展最快;美国的历史文化最浅,历史包袱最轻,成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国家。
按照汉字发展的客观规律,像“隶体”升级为“楷体”那样,把汉字楷体系统升级为“意音双表的新体汉字系统”,其优点全部保留下来,丢掉的只是无用东西。楷体字上的“封建帝王思想文化”的遗迹,留着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为什么不应该丢弃呢?
现在我们把间接表音的“主体”用“汉语拼音字母”代替之,既能直接表音,又具有了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又省俭了笔画,克服了楷体字的6大缺点和8大弊病,并没有丢失楷体字的任何优点。请看下面的例字对比:
                                                        
假  匌  阁  浩   韐  铬  裓  鸽   蛤  觡   革  鞈  搁  搿   挌  茖  騔   骼   愅  格

一些保守汉字楷体不变者说,“改变了楷体,就会出现新、旧汉字的文盲,就会出现历史文化断层,就中断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又说,“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字、文化都中断或消失过,唯独汉族的文字、文化延续至今,这是汉字的功劳”。
这是既不懂语言文字发展规律又不顾事实的谎言。事实上,现在世界上各个有文字的民族或国家,不论历史长短,其文字绝大多数都发生过变化或更换,但是,其文化,从来没中断过。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就如植物的各个成长阶段一样,是互相衔接的。例如:埃及最早的文字是如“圣书”象形文字,后来逐步改为阿拉伯拼音字母文字,埃及的文化历史并没有中断;越南在200年前使用的是类似汉字的“喃字”,后来改为法文字母的拼音字母文字,越南的文化历史也没有中断。希腊、伊朗、印度、中国、朝鲜、日本、俄国、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叙利亚、等等国家的文字都发生过变化和更换,其历史文化一点没有中断过;其不同文字形式之间,就如沉积岩层之间一样,是紧密连接的,只有变层,没有断层。
汉字的体式,自古以来,改变了很多次,社会在发展,如果不跟着改变,早就被淘汰了,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事实上,世界上凡是自己创造过文字的民族,只要至今还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没有被其他民族消灭或融化,其文化也没有中断,其文字也没有中断。现在多数国家都使用拼音字母文字,是因为多数国家的语言都是“语音单载性质的语言”的缘故。拼音字母文字,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从 图画---图符---音节字文字,再发展成“拼音字母文字”的。这是一个发展过程中的几个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它由平面形转变为线性的了,这是“语音单载性质的语言”必然导致其文字发展的最佳结果,而不是中断。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不是别的,是语音单载的性质决定的。
汉字,也是从图符(甲骨文)---象形文字(篆字)--符号表意文字,一路发展来的。不过,汉字没有出现由方块文字变到线性文字,是由汉语的“语音多载”的性质决定的。汉语的“语音多载”的性质,决定了汉字的最佳体式是“意、音双表”的体式。
 
只表意不表音的没有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的汉字楷体,在今天凸显了6大缺点和8大弊病,很不适应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了,就逼着楷体必须改进升级为克服了6大缺点和8大弊病的更先进的汉字体式。
今天,一些人为什么极力反对改进升级汉字楷体呢?反对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改进楷体,会危害到那些靠楷体的6大缺点和8大弊病发财的人们的切身利益;另一个是,中国一向没有正确的语言文字理论来教育人民,来正确认识汉语汉字发展的规律和当前改进汉字楷体的必然性、必要性和正确的途径,反而受了西方错误的语言文字理论的误导,错误地实行过汉字拉丁化,经过40年的试验,根本行不通,引起了大多数人们的反感。由此为反对改进汉字的人们提供了“汉字不可改变的”口实。
现在,一些有识人士,提出了一些改进升级汉字楷体的方案,有好的也有差的,但是,其认识和目的都是对的。却一律遭到大多数人们的蔑视和反对。但是,也不要以为在任何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就是对的,最先发现科学规律的,都是极少数的人,所以,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其实在多数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不一定是对的,但是,在任何情况下,“多数人”产生的阻力是不可忽视的,所以,人们才重视了“宣传教育”的作用。
认为“改变了楷体,就会出现新、旧汉字的文盲,就会出现历史文化断层,就中断了中国的历史文化”的人们,不懂得如下3点:
1、“文字”与“文化”的区别与联系;
2、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中断同文字中断,没有必然的联系;
3、中国历次两种汉字体式的转换是怎样进行的,新、旧汉字断层与汉文化的延续没 
  关系。 
   保守者为了“证明”汉字的“功劳”的谎言成立,就故意混淆“文字”与“文化”两个概念。
  “文化”是什么? 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教育、科学、文艺等”。所以文化属于“精神”的范畴。
“文字”是什么? 是指记录语言单词的工具,作为工具,它属于“物质”的范畴,它所记录的内容,属于“精神”的范畴。如果把文字比作饭碗的话,那么它所记录的内容就相当于米饭。不能因为碗装了米饭,碗也变成了米饭;同样,也不能因为汉字记录了汉文化的内容,汉字就等同于汉文化了。当然,就像一定款式的饭碗也反映了一定的历史时期的技术水平、文化水平和风格一样,一定的汉字体式也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水平和风格。即使从这一角度看,汉字也仅仅是汉文化的一个成分,并不是汉文化的全部,更不能等同于汉文化,这是局部不等于整体的常识。把这两个概念弄清楚了,就基本上看清了汉字的“功劳”不成立了。
现在再说第二个问题:
    凡是知道世界各国的历史的,都知道各国的历史变化的各种原因中,从来没有“文字”的因素,各国历史文化中断的原因也不是因为他们的文字中断引起的;相反,只要这个民族继续存在,他们的文字只有“改变”没有“中断”,他们的历史文化也没有中断过,例如,埃及、伊朗、印度,他们的文字都改变过,但是,他们的历史文化从来没有中断过。只有那些消失的民族,他们的历史文化包括他们的语言和文字全都中断或消失了。
事实上,如果从距今5000年起算,世界上历史不中断的民族国家很多,但是,他们的语言和文字不改变的却几乎没有。中国的历史文化没有中断,汉字却更新换代了8次。中国的历史文化没有中断的原因,不在汉字,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汉族强大,在历次的民族战争中,没有被外族消灭或融化。同时,中原汉族文化,在清朝之前,一直都是领先于周围各国的。领先的中原文化,使企图吞并中原的外国,反被中原吞并。历史的结果使他们“事与愿违”。所以,汉语得到保存延续不断,与汉语对应的汉字自然就得到保存延续。
可以说,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是否出现断层,与文字没有必然的关系,只要这个民族能独立地存在,他们的语言不变,他们的文字不论怎么改变,其历史文化也不会中断的。至今还没有文字的民族,他们的历史文化,通过言传身教、风俗人文、实物传承等等方式,都很好的继续下来了。在世界各民族中,在语言不变的情况下,用一种新文字来取代旧文字,是一种很普遍很常见的事情,没有哪一个民族因为改变文字导致历史文化中断的。例如,今天的人们,除专业人士以外,能认识甲骨文、大篆、小篆的有多少?谁能说中国的历史文化因为汉字的改变,就出现了断层?既然不会出现文化历史断层,怎么会使历史文化遭到毁坏呢?
历史一再证明,五千年来,中国的历史文化没有出现断层,我们的民族文化得到比较完好的继承和保留,根本的原因,不是汉字本身的功劳,而是中华民族强大和中华文化、技术先进的功劳。
现在来讲第三个问题:新、旧汉字断层与汉文化的延续有没有关系?
两种汉字体式系统的更替,会不会出现新、旧字的文盲呢?在更替以后,肯定会的。今天认识楷字简体的人们,有几人能读1956年以前的楷字繁体字的书的?所以,可以推断,当年认识隶体字的人,绝大多数也不可能又认识篆体字。在更替期间会不会出现新、旧字体的文盲呢?如果会,新、旧字就无法实现更替了。既然这样,前人是怎么实现新、旧字体转换的呢?
为了实现顺利转换,前人在创建新体的时候,就保持汉字的如下8个特点不变:1、方块形;2、表示汉语单词;3、以形表意、意异形异;4、一字一意、一字一音;5、不表语法;6、各字互相独立,可以自由组合成语句或二级单词;7、以字构字的造字方式;8、直接表意,间接表音。
  这“8点”不变,也就保证了汉字的本质和特性不变。所以,人们把从象形字到宋体的各种字体都叫做“汉字”。
因此,两种字体,在转换过程中就可以互当异体字混用,由此就实现了“无缝”转换。
在这种“无缝”转换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新、旧汉字体的文盲和出现转换的经济成本了。但是转换以后,经过二、三代人以后,就会出现新、旧字体的文盲了。
例如,现在认识楷体字的人,如果不查《大篆字与楷体字对照表》,就不能认识下面的这四个大篆字,
        是“秋收冬藏”了。
   新、旧字体转换以后,出现了旧体字的文盲,即出现了旧字的断层,导致汉字记载的汉文化出现断层没有?实际上没有。为什么没有导致汉文化出现历史断层呢?这是因为:
1、汉族还存在;2、汉语还没有变;3、国家政府不断修订《字典》,有新、旧汉字的对照表;4、各级政府的文书档案,都得到法定的保存;5、民间保存了大量的书籍和口头“传记”资料,等等。这样,就不会造成汉字文化历史出现断层了。所以,中国从来没有因为汉字体式的变更出现过历史文化断层。所以,虽然2000多年前的孔子,撰写的《春秋》和《诗经》等书,都是用大篆字写的,却仍然通过小篆、隶体、楷体、宋体字,流传至今,并没有断失。
 今天,我们把汉字楷体系统改进升级为“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让新体字在如下6点上与楷体系统一样:1、方块形;2、表示汉语单词;3、以形表意、意异形异;4、一字一意、一字一音;5、不表语法; 6、各字互相独立,可以自由组合成语句或二级单词。只是把“间接表音”、“以字构字”改进为“直接表音”、 “用元件构字”。同样可以实现“无缝转换”。
今天,说改变汉字会导致历史文化出现断层的人们,他们也不是通过读孔子的弟子用大篆字写的“论语”,才知道“论语”的。所以,他们的“改变了楷体,就会出现新、旧汉字的文盲,就会出现历史文化断层。”的观点,只对了一半,即“改变了楷体,就会出现新、旧汉字的文盲”。而由对的这一半,错导出“改变了汉字,就会造成文化断层,就会割断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就毁坏了中国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就是不顾事实的谎言了。
现在,请大家应该注意一个严重的问题:
今天,如果不尽快改进升级汉字楷体,可就真的会使汉文化出现历史断层了!
 翻开中国历史,你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很特殊的现象。这就是,凡是企图侵占中原的外国民族,侵占的目的达到了,它自己也就消失了,它所带来的土地、人口等等,统统送给中原了。历史的结果对他们来说,是“事如愿违”的。历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如愿违”的结果呢?根本的原因是中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比入侵中原的外族先进得多。他们被中原的文化征服了。他们自愿接受了中原的思想、信仰,学会了中原的农业、工业技术,文学艺术、医学、建筑学等等,自愿学习中原的生活习俗、礼仪,吃中原的饭,用中原人的筷子,穿中原的衣服,等等。要全面学会中原的一切,不学会中原的语言和文字,当然是不行的。于是他们就说中原的话,学中原的文字。这样,他们就自动地融入中原人群里来了,他们的民族个性就消失了,于是出现了民族同一的情况。远的不说,就说满族,他们入主中原200多年后,他们的满族个性,还剩多少?今天如果有一个满族人站在汉族人中间,如果他不自报是满族人,你怎么认出他是满族人?汉字在使外族人融化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与筷子相同性质的作用。
今天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吗?在中国的文化和经济实力没有赶上世界最先进的国家之前,是不会出现了。中国从明朝晚期以来,由于骄傲自大,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就脱离世界发展潮流了,逐渐沦为落后虚弱的国家了。中国的汉字虽然没有变,但是中国的文化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的文化了。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虽然奋起直追,到现在还是远落后于世界最先进的国家。现在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由于在主要方面、整体方面,中国落后于先进的发达的国家,所以,不是中国融化别人,而是别人融化中国了。目前被经融化的情况怎样呢? 正视一下目前中国的社会现实就可以了:国家的民主体制是学习西方的,现代的科学文化、科学技术、经济制度,经营方式、生活方式、吃穿住用的一切,哪一个最小的角落,无不用的是西方文化和技术。连汉语拼音字母都用英文字母,连中国出产的小孩吃的糖块,都有英文字母。有些人直恨爹娘没有给他长一根黄发,就将头发染成黄色;因为眼球不是蓝的,不吝资金,不嫌麻烦,买两片蓝色的眼膜贴在眼球上。一些人以会说一句“ok”、来炫耀自己的“博学”和“时髦”。中国汉族几千年的传统习俗是新娘子结婚穿红色礼服,死了人送丧时,送葬人才穿白色的礼服。如果用反了服装颜色,那是最使人们讨厌和反对的。所以这一风俗也是最难改的。现在怎么样?大多数的青年人都自愿接受了西方的礼仪,全改了。结婚的新娘子,以穿最白的礼服为荣耀。甚至有人说,如果得个病就死的话,我宁愿得个艾滋病。为什么?因为艾滋病是从西方传来的。
今天,世界进入了高科技信息化时代,信息起决定的作用。在电脑信息网普及全民的情况下,中国的汉字楷体却不能建立独立自主地中文信息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汉字楷体在这种新的社会条件下,暴露出6大缺点和8大弊病,使它的“性价比”远远低于英文的“性价比”。这自然让大多数的青年人重视英文,轻视汉字了。所以,中国实行英语普及教育30多年了,英语热越来越烈。今天,多数青年人感兴趣的不是中国的历史文化,而是世界最先进的现代文化。因为只有现代最先进的文化,才能给他们最现实的最直接的最大的收益。因此,青年人的国文水平逐年下降。今天已经出现了“汉语汉字危机”的苗头,一些人多次呼吁“保护母语”、“加强汉语文教育”等等。
而呼吁“保护母语”的人们,并没有拿出具体的办法来保护母语。一些人“有病乱投医”,以为恢复使用“楷字繁体”就能保护母语了。别说汉字不表音,根本没有固化和传播汉语的作用,即使对于汉文化的传播,其作用也是由其性能的孬好决定的。因为它仅仅是一种记录汉语单词的工具,如果性能好,对汉语的传播起积极作用,如果性能不好,反而起阻碍作用。目前的汉字楷体,已经失去了系统性、规律性,本来就没有标准性和规范性,成了世界上最难学会的文字和机器很难处理的文字;又因为汉语必须汉字的支持,汉字的难学,直接阻碍了汉语的对内、对外的传播。所以,汉语、汉字在现代的世界语言文字大竞争中,就长期处在失败状态。汉字的6大缺点和8大弊病,使中国每年浪费的财富达千、万亿元。所以,如果再不思改进汉字楷体,汉语就必然会被中国人自己淘汰的,汉语淘汰了,汉字失去了语言基础,成了无根之苗,还能活下去吗?到那时,中国的汉民族文化虽然不会中断,但是,汉字的历史,可就真的会中断了。
由于“汉字罗马化派”一直没有正确的语言文字理论的指导,反而受了西方错误的语言文字理论的误导,使 “汉字改革”走错了方向,脱离了汉语的实际,根本行不通,白白耽误了更新汉字楷体的宝贵时间,致使汉字楷体,至今也没有被“理想的新体汉字系统”替换。但是,“汉字罗马派”至今也不觉悟,也不认错,更不接受经验教训,还在继续走下去。这就给“汉字保守派”提供了反对“更新汉字楷体系统”的口实。
汉字保守派故意把“升级汉字楷体 ”与“汉字罗马化”混淆起来,都说成“消灭汉字”,以混淆视听,以便争取更多的人们来反对升级楷体系统。实际上,只要汉语的本质(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不变,汉字是不会被消灭的。“汉字罗马化”如果从1892年算起,至今已经100多年了,没有丝毫的进展。这并不是保守派反对的结果,而是因为它,1、不能区分汉语的大量的“同音异意词”;2、不能与楷体字实现“无缝转换”;3、不具有无限的扩展性。所以,根本没有实用性。现在,保守派贪天之功据为己有,说“汉字罗马化”没有实行开来,是他们极力反对的结果。
汉字楷体的历次升级更新,都是中国社会发展促使的结果。今天,汉字楷体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形势下,凸显出6大缺点和8大弊病,说明了它不适应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到了非升级更新不可的时候了。
今天,楷字保守派,明明知道汉字楷体是外国人很难学会的文字,却还鼓吹“汉字是横通四海的文字”;明明知道楷体系统是不能建立独立自主的汉字信息系统的,却鼓吹说“汉字在电脑上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明明知道汉字楷体存在着6大缺点和8大弊病,却还是鼓吹“汉字是世界上最完美无缺的文字”;等等。
他们坦然地接受实行全民普及英语教育,坦然第认可英语、英文“鸟占鹊巢”地快速地替代汉语、汉字;坦然地接受汉字信息挂接在英文信息系统上,让中国成为“信息科技殖民地”;他们坦然的看着汉语汉字在英语英文的进攻下,快速地走向退化、变质、淘汰、消失的深渊,不思改变这种状况,让汉字楷体“稳定”地等死。
这些“保守派”,不是想办法改进汉字楷体系统,以使汉字同汉语完全匹配,使汉字同汉语一样易学,从而使汉语、汉字堂堂皇皇地极容易地传播于世界各国的普通广大民众,
却鼓吹借英语的势力来“传播汉字文化”,即走“英语汉字化(用汉字‘音译英语’)”或“中式英语(就是用一个汉字表示英文一个字节,让汉字成为‘音节符号’)”的歪门邪道。这是宁愿向英语投降,让英文替换汉字,也不“改进升级汉字楷体”。
今天,在语言文字问题上,与1940年日本侵略中国的情形相似。那时侵略中国的是手持枪炮的日本兵,今天侵略中国的是穿着“等价交换”外衣的科技产品。那时登上历史舞台的各类人物是:坚决抗日者、投降叛国的汉奸、摇摆不定的投机者,大发国难财的洋人及其买办、狗腿子等等。今天,这各类人物依然都有。今天中国又开始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战争”,这次“战争”,也不乏“洋奴买办”和“狗腿子”。就在英语、英文大肆进攻、节节胜利,汉语、汉字节节败退、丢盔卸甲的几十年间,科技殖民者和他们的“中国伙伴”们可赚足中国人民的血汗钱了!
如果我们把汉字楷体改进成克服了6大缺点和8大弊病的汉字新体,从此使成了“无文盲文字”,成了可以建立独立自主的汉字信息系统网的文字,中国就没有必要再实行全民普及英语教育了;汉字信息也与英文电脑信息系统彻底脱钩了,“汉字保守派”依靠汉字楷体的6大缺点和8大弊病,每年捞取中国人民万亿元血汗钱的路子就被堵死了。这是外国的“现代科技殖民者”和他们的“中国保守派伙伴”们感到最可怕的结果。所以,今天,更新汉字楷体的争论,根本不是“学术”之争,而是“利益”之争。
改进汉字楷体,对于中国的发展所起的巨大而深远的意义,外国人比中国人看得清楚。所以,60年多年以来,没有一个外国“学者”支持中国人改进升级汉字楷体的;全都是吹捧汉字,支持保守汉字楷体永远不变的。所以,汉字保守派就说:“中国人还不如外国人热爱汉字”。今天,中、外保守派的“合唱曲”特别响亮,从中国唱到亚洲、唱到欧洲、唱到美洲、一直“唱”到联合国的教科文组、世界遗产审查组。所以,今天的汉字楷体更新,与以往的汉字更新不同:那时只是国内的问题,不用半年就完成了;而今天,改进楷体,不只是国内的事,更是国际的事;更新楷体的阻力,不单来自国内,更来自国际。外国人不单在舆论上帮助汉字保守派,在电脑的硬件和软件的技术上,也不会给你改进汉字提供条件的。所以,今天改进楷体,需要进行一次长期的思想的、技术的、经济的“世界大战”,才能完成。
由于中国从来没有一套正确的权威的语言文字理论,普及于全国人民,反而受了一些错误的语言文字理论的误导。所以,中国绝大多数的人们对于语言文字的发展客观规律和汉语、汉字的客观规律都不懂得,对于今天更新汉字楷体系统的必然性、必要性和正确的更新体式,更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今天绝大多数的人们对于是否更新汉字楷体,多数存在反对的态度或漠不关心的态度。
有些人认为,只要“多数人”不认可的事,就一定是错误的,就一定永远办不成。其实,只要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事情,即使一时遭到多数人的反对而办不成,但是,客观现实的利益得失教训,最终还是逼着多数人放弃原来的错误认识,重新把它办成的。前面提到的“火车”、“电话”就是例证。反之,也是如此:违反客观规律的事情,即使多数人都认为是“对的”,客观现实的利益得失教训,最终还是逼着多数人放弃原来的错误认识,重新把它纠正过来的。
今天,汉字保守派首先利用一切手段,使国家对于楷体的更新工作启动不起来,然后又说:“国家不支持新文字”,“汉字应当保持稳定”,“企图改变汉字是不切合实际的”。然而,不论今天的一些人怎么反对,客观实际的需要和大多数人们的利益驱使,最终还是会逼着大多数人认识到更新汉字楷体系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的。
历史就是这样不断地重复着:当着“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彻底更新了“楷体系统”以后,那时的人们,必定会如今天的我们,鄙视反对使用电话和火车的“保守派”一样,鄙视今天的“楷字保守派”。

该帖子在 2012/2/16 8:41:49 编辑过

  离 线  2012-2-16 8:41:49 
本帖子共有 0 页, 0 张回帖,每页有 9 张回帖 >> [ ]
页码:


Powered By : yingfo
Copyright 2001-2006 yingfo All Rights Reserved
执行时间:82.03 毫秒